Monday 4 May 2009

Gustav Mahler

听他的no 5由衷开始喜欢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波希米亚出生的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当时被视为杰出的指挥家,现在则被视作连接十九世纪晚期与现代音乐的重要作曲家。
马勒生于波希米亚的喀里斯特的一个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家庭,1875年获准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向茱里奥斯·艾柏士坦(Julius Epstein)学习钢琴,随后又到维也纳大学修读布鲁克纳讲授的课程。他第一次尝试作曲,是为了参加一场歌剧比赛而写下悲叹之歌(后来马勒把这部作品改为合唱曲)。不过他并未成功,于是把注意力转向指挥。1980年他在巴德哈尔市(Bad Hall夏季剧院获得第一份指挥工作,以后他陆续担任多家大型歌剧院指挥──1881年在卢布尔雅那,1882年在奥洛穆茨,1884年在卡塞尔,1885年在布拉格,1886年在莱比锡,1891年则在布达佩斯。
1891年马勒在汉堡歌剧院首次获得长期聘任,直到1897年离开。于汉堡歌剧院任职期间,他在史坦因巴赫度过夏天并专心于作曲,这段时间里马勒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和“少年魔号角”。
1897年,为了保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这个极具声望的位置,原是犹太教徒的马勒改信天主教(当时并不容许犹太教徒担任这个职务),自此十年他都留在维也纳,以其近乎苛求的完美主义著称。一年之中他花费九个月管理歌剧院,剩下三个月主要待在麦亚尼希作曲;他有一栋小房子位于沃特湖畔,马勒在此创作了第二号至第八号交响曲。1902年,与爱尔玛‧辛德勒结婚,育有两个女儿;长女在1907年过世,同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还失去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职务──马勒试着在维也纳表演他并未被广泛接受的作品,却受到多数反犹太的媒体攻讦抨击。纵然第四号交响曲曾获得些许好评,一直到1910年第八号交响曲首演,马勒才真正在音乐上得到肯定,之后的作品皆未在他生前公开演出。
马勒一直承受着越发严厉的反犹太攻击,直到1907年几乎已是忍无可忍,同年接下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职务,1908年也指挥了一季,却因为大都会转念支持托斯卡尼尼而被停职。隔年又回到纽约担任新成立的纽约爱乐交响乐团指挥,大约此时他完成“大地之歌”与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第九号交响曲。1911年2月最后一次前往美国,此时马勒的病况严重,在他要求之下被送回维也纳。1911年5月18日,马勒因链球菌感染病逝于奥匈帝国内的维也纳,留下未完成的第十号交响曲。死后葬于维也纳格林清墓园。

Tuesday 28 April 2009

Ernő Rubik



mr tea拿了一个rubik's clock回来
实在觉得是头大,以为是50年代或60年代的玩具
后来才知道,这是魔方的发明人的其他作品
上网看后,才晓得,原来连魔方也是70年代的产物
太绝妙了!他有好多好多奇妙的puzzle玩具

鲁比克·艾尔内(匈牙利文:Rubik Ernő),出生于1944年7月13日,是匈牙利籍的发明家、雕刻家和建筑学教授。他为世界所知是因为发明了魔方系列玩具


Ernő Rubik was born in Budapest, Hungary July 13, 1944 during World War II. His father, Ernő Rubik was a flight engineer at the Esztergom airplane factory, his mother a poet. He graduated from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Budapest (Műszaki Egyetem) in 1967 as 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 and began postgraduate studies in sculpting and interior architecture. From 1971 to 1975 he worked as an architect, then became a professor at the Budapest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Iparművészeti Főiskola). He has spent all his life in Hungary.

"Space always intrigued me, with its incredibly rich possibilities, space alteration by (architectural) objects, objects' transformation in space (sculpture, design), movement in space and in time, their correlation, their repercussion on mankind,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space, the object and time. I think the CUBE arose from this interest, from this search for expression and for this always more increased acuteness of these thoughts..."

In the early 1980s, he became editor of a game and puzzle journal called ...És játék ("...and games"), then became self-employed in 1983, founding the Rubik Stúdió, where he designed furniture and games. In 1987 he became professor with full tenure; in 1990 he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Hungarian Engineering Academy (Magyar Mérnöki Akadémia). At the Academy, he created the International Rubik Foundation to support especially talented young engineers and industrial designers.
Presently he is mainly working on video game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al topics and is still leading the Rubik Studios.
He is known to be a very introverted and hardly accessible person, almost impossible to contact or get for autographs. He typically refuses to attend speedcubing events. However, he attended the 2007 World Championship in Budapest.

魔方(英语:Rubik's Cube),在台湾称为魔术方块,在香港称为扭计骰,是匈牙利建筑学教授和雕塑家鲁比克·艾尔内(Rubik Ernő),于1974年发明的机械益智玩具,最初的名称叫Magic Cube,后来被Ideal Toys改为Rubik's cube。根据估计,魔方自发明以来在全世界已经售出了3亿多个。魔方在1980年代最为风靡,至今未衰。面世不久后,很多类似的玩具也纷纷出现,有些出自发明人鲁比克,包括2阶、4阶和5阶版本的魔方;有些则是出自别人之手。魔方发明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获得匈牙利专利号HU170062,他认为别人不太愿意生产这种玩具,因此没有申请国际专利,但实际上克隆产品几乎马上就出现了。最早的魔方是鲁比克教授发明的,但是并不是为了投入生产和娱乐。因为他是建筑学和雕塑学教授,所以他自己动手做出了第一个魔方的雏形来帮助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在他完成第一个作品以后,转动了几下,发现原本齐整的魔方竟然很难恢复,于是他意识到这个新的发明会很不简单。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这个边长不到6厘米的玩具竟然会在未来风靡全球,甚至出现了以魔方为道具的运动。

Sunday 26 April 2009

Tomaso Giovanni Albinoni

这首曲子,G小调柔板(Adagio in G minor),大约人人耳熟能详
但作者却并没有太多作品遗世



托马索·乔瓦尼·阿尔比诺尼(意大利语:Tomaso Giovanni Albinoni,1671年6月8日威尼斯 - 1750年1月17日威尼斯),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代表作《G小调柔板(Adagio in G minor)》。
托马索·乔瓦尼·阿尔比诺尼(1671.6.8-1751.1.17),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代表作《G小调柔板(Adagio in G minor)》。
托马索·齐奥凡尼·阿尔比诺尼1671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是一个富裕的造纸商的长子。少年时当过歌手,而作为小提琴手他当时更出名,后来从事歌剧和乐器作曲。因为父子关系不和,1709年其父亲去世前在遗嘱中免除了他的财产继承权(按意大利人的惯例,家庭财产应由长子继承)。从此他专心孜孜地为自己的爱好而作曲,并办了一所相当成功的专门培养歌唱家的艺校。他妻子就是一位歌剧演员。阿尔比诺尼一生在威尼斯度过,但去过许多地方,并得到当地名流的款待。他创作过81部歌剧,但大多数未出版,以后手稿遗失。其乐器作曲较为幸运,出版过10集,当时深受欢迎,并多次印刷,可惜他所有的音乐手稿和印刷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中几乎毁于一殆。1945年,莱莫·齐亚左托,米兰的一位音乐理论家,为了完成阿尔比诺尼的传记和作曲总表,来到原来保存阿尔比诺尼手稿的、但已被炸成废墟的图书馆。在废墟中,齐亚左托只发现了一些手稿的碎片,从中齐亚左托整理出惊人之作的《G小调柔板》,这也是能使人们想起阿尔比诺尼的唯一一首曲子。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会把阿尔比诺尼和齐亚左托联系在一起,通常会在《G小调柔板》后面写上:阿尔比诺尼作曲,齐亚左托整理。

Friday 24 April 2009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懒惰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看看我懒到多久没有读书记了?

因为电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重新想读他的书,以前读过中文版种种
后来去买了他的英文短篇来
而且买了夜未央,还没有看完。。。
太多书开了头没有看完了,慢慢来吧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費茲傑羅(英語: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1月21日),簡稱史考特·費茲傑羅,中國大陸、港澳譯作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美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
費茲傑羅最著名的小說為《了不起的蓋茨比》(或譯《大亨小傳》)。此書堪稱美國社會縮影的經典代表。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

費茲傑羅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市,是曾經有錢但已潦倒的商人之子,父親經商失敗,只得投靠岳家,寄人籬下的生活,滋味並不好受。大學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因為搞社團、辦刊物而被留級,休學一年之後,又復學取得 文憑。1917年從軍,192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塵世樂園》,此書甫出版大受歡迎,讓他名利雙收,並娶門名之女賽爾妲·莎爾(Zelda Sayre)為妻。在1930年代,費茲傑羅飽受妻子精神狀態不佳,負債累累的經濟狀況影響,以及他本身的酗酒問題,因此作品並不多,1940年他因心臟病過世於好萊塢的格拉姆(Sheilah Graham)公寓。費滋傑羅一生為兩樣東西所困:一是才華,一是金錢,他都曾一度擁有,最後又全部失去。他死的時候,評論家都批評他生活腐化、自暴自棄,所以短壽早夭,浪費了自己的才華。費滋傑羅一生總共寫了4部長篇小說,150篇短篇小說。1930年4月,他的老婆賽爾妲精神崩潰,從此他的生活便充滿了痛苦。為了支付醫療費用和女兒的學費,他只得不斷替流行雜誌跟晚報寫散文、短篇小說,賺稿費過活,稿費高至四千美元一篇。他自我解嘲,說這是用粗製濫造的東西來換取時間,以便精心創作。1937年開始替好萊塢編劇,不斷通信遙控遠在東部瓦薩學院就讀的女兒,並開始動手寫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影壇大亨》》(The Last Tycoon),結果還沒完成就過世了,初稿完成四分之三。身後文名如日中天,躍登二十世紀美國小說家數一數二的地位。

Novels

This Side of Paradise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22)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New York: Scribner, 1922)
The Great Gatsby (New York: Scribner, 1925)
Tender Is the Night (New York: Scribner, 1934)
The Last Tycoon – originally 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 (New York: Scribner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1942)

Short Story Collections

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20)
Tales of the Jazz Age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22)
All the Sad Young Men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26)
Taps at Reveille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35)
Babylon Revisited and Other Storie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60)
The Pat Hobby Storie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62)
The Basil and Josephine Storie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73)
The Short Stories of F. Scott Fitzgerald (Short Story Collection, 1989)

Short Stories
Bernice Bobs Her Hair (Short Story, 1920)
Head and Shoulders (Short Story, 1920)
The Ice Palace (Short Story, 1920)
May Day (Novelette, 1920)
The Offshore Pirate (Short Story, 1920)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Short Story, 1921)
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 (Novella, 1922)
Winter Dreams (Short Story, 1922)
Dice, Brassknuckles & Guitar (Short Story, 1923)
The Freshest Boy (Short Story, 1928)
"A New Leaf" (Short Story, 1931)
Babylon Revisited (Short story, 1931)
Crazy Sunday (Short Story, 1932)
The Fiend (Short Story, 1935)
The Bridal Party (Short Story)
The Baby Party (Short Story)

Other
The Vegetable, or From President to Postman (play, 1923)
The Crack-Up (essays, 1945)